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首页 > 正文

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困境与思考——以湖南湘潭电视台《都市日记》栏目为例

发布于:2017-03-02 17:59 来源:金鹰网 字号:T | T

  湘潭电视台公共都市频道 陈智星

  内容摘要: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因其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诉求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各城市台的主要新闻节目。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解读;其次,分析了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推动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困境、对策

  湖南因其电视湘军的异军突起在电视行业享誉全国,湖南各地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相对而言也起步较早,以湘潭电视台公共都市频道下属的《都市日记》栏目为例,该栏目成立于2000年,是全省最早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栏目的在创立之初,就形成了很好的观众基础,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统计,在本土的收视率常年稳定在2.0左右,市场份额5.0以上,节目深受湘潭电视观众的喜爱,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湖南台地面频道湖南经视和湖南都市频道民生新闻栏目的通联稿源供给大户,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在湘潭本土排名第一。然而,从2012年以来,栏目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是人才的流失,省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发展需要大量的新闻采编人员,相比于去高校招募和培养,他们更热衷于到地市台挖掘新闻熟练工,招之能来、来之能用的地市台民生新闻记者在省级媒体很受欢迎,一些从湘潭电视台走出去的记者,目前在湖南经视和湖南都市都已经成长为首席记者和节目组长。地市台一些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收入低微、地位不高、常年挣扎温饱线上,很多记者长达四、五年甚至上十年都是劳务派遣员工的身份,无法解决事业编制或者是与电视台签订用工合同的问题,留在地方台既没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也没有身份,如此一来更加速了人才的流失,使得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成了省台的人才培养机构和一些优秀人才的成长跳板。

  其次,人才的流失必将造成人才的断层,直接导致节目新闻质量的下滑,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批好的新闻人才的培养、一个团队的搭建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然而很多一线记者在刚刚成熟之后就选择了跳槽,作为栏目制片人、团队的领头人,常年处在一个“培训师”的尴尬境地,就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将大石头推上山顶,又眼前其滚落下来,再折返山下,再将其推至山顶,再滚落。如此周而复始,反复无穷。长此以往,没有一支稳定的新闻人才队伍。不利于地市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为地市台民生栏目的制片人也会被磨灭斗志,丧失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样以《都市日记》栏目为例,一档一线记者常年维持在10人左右、节目时长为40分钟的民生新闻栏目。2012年跳槽的老记者有2人,2013年3人,2014年4人,2015年至今跳槽3人,人才流失的严重性可见一斑,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栏目忙于招募和培训新人,没有办法养成和培养统一的栏目风格,更没有精力和能力再谈发展和创新。节目质量常年不稳定,每走一批采编人员,其他留下的员工就陷入疲于奔命,努力填充节目时长的状态,根本谈不上出精品。如此一来,节目影响力、栏目的广告吸附力就会随之下降,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再次,地市台因为实行的是频道制的管理模式,民生新闻栏目的重复建设严重,一考虑到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好,广告吸附力强,各频道就纷纷上马搞民生新闻栏目。以湘潭电视台为例,湘潭新闻频道之前有《民生视线》、都市频道有《都市日记》、法制频道的《天天法制》和经济频道的《经视新闻》民生新闻也占了很大的篇幅。这样就出现了同一个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时出现一个地市台的四组新闻记者,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又给电视观众一种错乱感,刚刚在这个频道看过的新闻,在另一个频道不同时段的不同栏目中又出现大同小异的节目。这些年来,经过几轮的改革,湘潭电视台这种混乱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但各频道的新闻栏目仍存在节目风格不明显,同质化,琐碎化,节目选题统筹难统一的问题。

  湘潭电视台《都市日记》栏目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荧屏生涯,这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可以说是节目生命比较长久的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始终立足本土、关注民生,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制鲜活的新闻,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活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要求篇篇报道要见到活生生的人物,在节目语言上拒绝空话、官话和套话,始终坚持“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始终做到本土发生的突发新闻事件最先反应、最快到场,发挥本地媒体的地缘优势。在本土大事件面前不失位、不失语,才能让本土观众锁定本地频道不流失。然而,经过多年的运营栏目节目制作上的一些不足也日益凸显出来,地市台为了吸附和安插更多的广告,往往会增加民生新闻节目的节目时长,《都市日记》栏目在2005年由30分钟扩容到40分钟,时长增加了相应的节目内容更丰富,所包含的资讯更多,但地方台考虑到工资成本支出问题,本着更少支出更大产出的原则,往往是加时长不加人手。这就导致整个新闻生产线每天超负荷的运转,记者和编辑每天要生产大量的新闻产品来填补节目时长的空白,一些原本质量达不到播出标准的稿件为了填补时长而被迫放行播出;一些原本新闻价值不大的题材,因为题材缺乏而滥竽充数;一些原本可以精雕细琢的好题材,为了填补节目时长,而草草发稿,这些都间接的导致了节目质量的下滑。在一段时间内,节目看点不足,深度报道缺乏,很多报道满足于报道浅层表象,新闻琐碎化,新闻价值含量低。在此期间,我们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在编排上将节目版块化,将节目细分为《今日头条》、《绝对现场》、《记者调查》、《情感110》等小版块,把采编力量按照各自所擅长细分到各个板块,此举曾在短时期内收到过效果,但时间一长有些版块开始出现节目源不足,难以形成持续性。人手不足的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打造一档优秀的民生新闻栏目,还是要保证在人力资源上略有富余的状态。

  西方新闻学观点认为“新闻的本质在于揭露”。舆论监督既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更是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湖南都市《真相大追击》、湖南经视《钟山说事》、湖南公共频道《新闻特工组》等调查类栏目办得风生水起,都成为其新闻节目中打造收视高峰的优势资源。同样的,在《都市日记》中《记者调查》版块是其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地市台做调查类舆论监督栏目却存在诸多困境,记者冒险采访回来的调查类报道随时面临被“和谐”的风险,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有诸多“禁区”和“禁忌”,如此一来,调查类版块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影响力,一些调查记者在多组稿件被“和谐”之后,对地市台舆论监督环境心灰意冷,跳槽到更高一级的节目平台。长此以往,地市台的民生新闻栏目舆论缺失、监督乏力,舆论监督难以形成长效。

  针对以上问题,要推动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 成事靠人,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地市台要想做好“新闻立台”,在管理政策和收入分配上,首先要向一线采编记者倾斜,改变机关工作人员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而一线采编人员劳动强度大却收入低微的状况。民生新闻是地方台新闻内容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地方台博得本土观众关注度和美誉度的关键,可以说是地方台生存和打开市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往往又是地市台记者中最辛苦的,这一群体的收入水平长期处于温饱线附近,不利于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的长远发展。此外,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现在的人事制度是逢进必考,而所考的内容往往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试科目,考综合知识和申论,对于完全按公务员考试内容命题的笔试而言,一线采编人员忙于日常工作,往往无暇准备和复习,在笔试中难以胜出有充分准备的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参考人员。而通过这种考试制度考进来的新员工往往又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这样工作能力优秀的老员工因为无法解决身份问题而陆续离职,而招考进来的新员工又不能立即上手,这样就会导致人才的断层。新闻媒体记者有别于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这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人事招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个人的平时表现和业务能力,同时在笔试命题上也要更多的贴近专业本身,用作品说话,最直观的了解和考察一个员工的真实水平以及是否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二)取消频道制,成立新闻中心,统筹发展、精细规划,避免新闻同质化。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一般来说,适当的竞争能够引导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然而,地市台内部的民生新闻竞争往往倾向于恶性竞争。各频道的新闻栏目都想脱颖而出,对于能抢抓收视率的本土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谁都不愿意放过。对于能够增强自身栏目影响力的民生新闻内容,各栏目肆意扩充比例和时长。频道制的存在导致新闻同质化难以避免,要从更本上解决民生新闻同质化的问题,就要去频道制,成立由台机关直属的新闻中心,统管各新闻栏目,通过收视率和其他指标对各栏目节目质量和业绩进行考核,同时统筹各栏目新闻题材,做到不重复派工,不搞重复建设。细化各栏目分工,明确节目定位差异,集中优势人力资源,全力打造一档质量水平高、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

  (三)培养个性化的优秀主持人、增强现场直播和节目互动性。

  对于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新闻的报道形式、节目的操作流程都是可以借鉴和模仿的、但是有着独立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却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民生新闻栏目需要更有鲜明特色的主持人来塑造栏目形象。如湖南经视《钟山说事》的主持人钟山就是以其犀利的言辞和嬉笑怒骂的主持风格而在广大电视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其主持的节目《高考天问》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疯狂传播,其个人的鲜明特色成为栏目营销的最好名片。湖南都市频道《都市晚间》主持人豪杰,其略带方言的调侃式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更有早几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张丹丹和李锐的主持,其幽默的主持风格与栏目风格完美的搭配,至今仍被人称道。对于地市台民生新闻节目而言,挖掘培养优秀的、拥有独立个性的主持人,是保持节目长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此外,在无线移动终端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电视媒体已逐渐丧失了其快捷传播的优势。对于突发事件和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民生新闻栏目的技术优势在于现场直播,2014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时,本港台全天24小时现场直播中环、旺角等地“占中事件”的最新情况,民众即便是在餐厅吃饭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随时了解到“占中事件”的即时信息。在美国灾难电影中,天灾来临或外星人入侵时,美国总统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现场直播来发表讲话。由此可见电视直播在当代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实现民生新闻事件的即时直播,硬件技术设备上的更新还只是财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软件方面,出镜记者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是电视直播成功的关键。所有的现场直播节目需要通过出镜记者的讲述来串联和陈述,像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SNG连线的出镜记者李中和海瑞已经成为湖南人家喻户晓的名记者。湖南经视、湖南都市以及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都有非常完善的新闻事件直播机制和人才队伍,如2013年国足在长沙贺龙体育馆迎战伊拉克的亚洲杯预选赛之夜,长沙一女子在暴雨中落入下水井的事件,湖南经视的直播小组就第一时间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的报道,后期各路直播记者组跟进,24小时随时插播事件最新动态,为湖南经视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因此,要打赢未来的民生新闻竞争战,电视新闻直播是关键。

编辑:曹炜阳梓

协会简介

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是全省性的广播电视行业组织,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业务主管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