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首页 > 正文

市级电视媒体典型人物报道探析

发布于:2017-03-28 18:26 来源:金鹰网 字号:T | T

  文:伍时华

  [摘 要]市级电视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中也大有可为。近年来,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通过培训新闻记者典型人物报道技能,有效结合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特点,深度挖掘基层典型人物的独特内涵,塑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市级;电视媒体;典型人物报道

  [作者简介] 伍时华(1976.09一),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永州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西方媒介议程设置理论与典型宣传改进研究”(编号:12YJ07)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主动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历史责任,积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手法,推出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报道,在人民群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市级电视媒体机构作为新闻战线的重要成员,虽受传播理念、覆盖区域、设备条件等主客观因素限制,但因具备“贴近基层”的天然优势,在典型人物报道中也可以发挥出独特作用。永州市广播电视台近几年来狠抓基层电视人物报道,通过培训提升记者典型人物报道技能,有效结合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特点,深度挖掘基层典型人物的独特内涵,推出了“乡村教师”盘晓红、“基层护林员”余锦柱、“扶贫赤子”蒋孔吉、“清贫之中的坚守”蒋冬林等一批典型人物,相关报道通过其他媒体的转载和二次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一、掌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基本技能

  典型人物报道是指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涌现出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的重点的集中的报道,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人物的剖析,传播普遍性的观念或价值,用以指导工作、规范价值、教化民众。[1]中国新闻界的典型人物报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传统,最早的典型人物报道是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的《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友》,随后,作为中国新闻界一种独特的报道类型,典型人物报道在建国初期、文革期间以及改革开放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涌现出不少名篇佳作。

  曾有一段时期,新闻学术界对于典型人物报道的兴亡有过争论,有人提出“典型报道的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将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2]受到此类观念的影响,以及由于典型报道需要系统的策划、严密的组织等特点,新闻媒体的典型报道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对于市级电视媒体而言,在基层新闻报道任务重、对象杂等因素影响下,在典型报道逐渐成为省级、中央媒体报道“专利”情形下,对于典型报道的理论认识与业务研究逐渐减少。因此,市级电视媒体机构开展典型媒体报道,有必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升新闻记者典型人物报道技能。

  1、坚持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

  典型人物报道具备新闻性和宣传性两重属性,新闻性特征既是典型人物报道宣传价值的基础,更是典型人物报道的基石。而典型人物报道新闻性特征中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是真实性。在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中,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性让位于宣传性,虽然塑造了一批先进人物,但都没有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仅影响了对典型人物报道持续宣传,更让人民群众开始质疑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使得当前典型人物报道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受众媒体环境。坚持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要摈弃典型人物报道中“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报道手法,新闻记者在掌握典型人物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典型人物的宣传,要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发现收集相关细节上,而不要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而虚构细节与故事。电视媒体记者在新闻典型人物宣传中,要摒弃“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不能为了新闻典型塑造的需要,对典型人物素材进行电视画面的拼接,而要做到新闻典型人物报道的整体真实。当然,在坚持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中,电视媒体可以创造性的采用新的采访方式。永州广播电视台在专题片《扶贫路上赤子情-----蒋孔吉》的拍摄中,将批评报道中常见而典型报道中少见的暗访应用其中,为检验蒋孔吉在老百姓中的“口碑”究竟如何,记者随机暗访了多位村民:

  “你要说蒋孔吉这个人啊,好官!没的说!”

  “他与我们老百姓同吃同住,我们村里的这些致富能人,都是在他的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的!”

  “他如果调走了,我们村民就像少了个朋友、亲人!”

  这些暗访得来的“同期声”增强了典型人物的可信度,也成为新闻报道的亮点,而通过电视镜头的记录,比文字叙说更具真实性。

  2、强调典型人物报道的思想性

  如果说真实性是典型人物报道的基础,那么思想性可以说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灵魂。在典型人物的采写中,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某记者和某媒体的采访报道,并没有使得典型人物报道获得应有的社会反响,而另一个记者和另一个媒体的报道,就使得这个典型人物获得了全国性的社会影响。一般而言,从新闻价值来考量,基层新闻人物既非大明星也不是科学家,人物所经历的新闻事实,从影响性看重要性不足,从知名度看显著性不够;但从宣传角度看,典型报道之所有具有报道价值,是因为人物身上具有的思想性。对于市级电视媒体机构而言,在掌握典型人物的基本事实基础上,要积极思索典型人物身上的所具有的思想性,要积极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特别是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看看典型人物身上是否能够折射出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一旦典型人物报道的基本事实与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能够建立起某种联系,也就能够真正让典型人物“树立起来”。永州广播电视台,在报道下辖的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瑶族乡村教师盘晓红时,既注重把握盘晓红扎根乡村教育的事实,更注意提炼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思想,报道播出后,盘晓红获得全国劳模荣誉,并成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3、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故事性

  从传播效果来看,典型人物思想传播价值依托的是典型人物报道的故事性。在当代,故事被认为是新闻的核心,在坚持典型人物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在建立典型人物事实与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塑造的联系之后,电视媒体新闻记者在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写作、画面调配、声音选择、系列策划中,要着重凸显故事因素,要围绕故事设计报道,将典型人物报道的思想价值寓于报道的故事性之中。具体来看,记者在典型人物报道中,首先,要尽量挖掘多的故事,一个典型人物在长时间的工作历程中,有许多故事有待记者的发现,记者需要通过采访本人并结合采访典型的家人、同事等群体,建立一个典型人物报道故事的搜集网络,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故事。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是典型人物报道的“高手”,他曾指出一个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至少要收集50个以上的故事。其次,要精于选择好的故事,典型人物身上的故事,有的可能与人物的成长历程有关,有的可能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那些故事能够体现人物思想价值,记者要掂量要甄选。最后,要善于用故事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其实也是可以理解为“用故事说话”,故事无非是由人与事构成,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发展脉络,但是,故事中是又典型人物本人来说还是由典型人物的相关人来说,是从开始说起采用顺叙结构还是从结果说起运用倒叙方式,是详细说还是简略说,都需要记者结合事实报道需要和思想宣传实际灵活性布局。

  二、运用电视媒体传播的声画特点

  媒体不同,对于典型报道的塑造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特别应该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媒体不同的传播特点。电视与报纸、广播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声画结合,应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点,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场景、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

  1、捕捉典型场景

  任何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对于典型人物而言,客观环境既是其工作、生活的场所,更是展现其精神风貌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典型人物往往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客观环境是阻碍典型人物成功的障碍,但更是体现典型人物思想的载体。典型人物环境的展示,需要捕捉典型场景。永州广播电视台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强调记者要深入典型人物工作一线,获取第一手的画面资料。在推出“乡村教师”盘晓红时,记者深入了乡村教室,通过镜头体现了乡村办学条件的艰苦,更展现了盘晓红老师在艰苦环境中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情怀。在报道“基层护林员”余锦柱时,镜头着重体现出森林防火瞭望员岗位上的那种孤独与寂寞,而余锦柱一守就是二三十年。“清贫之中坚守正义”的检察官蒋冬林,记者深入到采访对象家中,将镜头对准了家中最贵的电器那台看不到图像的二手电视机、最实用的宝贝那辆嘎嘎作响的自行车、最明亮的灯光那盏3瓦的节能灯所营造的生活环境。

  2、展现典型事件

  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可贵的精神品质,往往是蕴藏中典型人物与客观环境所形成的矛盾冲突中,这些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典型人物身上的典型事件。在“乡村教师”盘晓红身上,体现为乡村落后的教育条件与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学校学生学习成长需求之间的矛盾,盘晓红需要克服困难弥补乡村教育的缺陷。在“基层护林员”余锦柱身上,这种矛盾体现为了工作岗位条件的艰苦与人的正常工作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余锦柱需要隐忍自身的需求满足工作的需求。在检察官蒋冬林身上,则体现为特殊工作岗位上各种诱惑与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蒋冬林需要恪守岗位职责承担起正义守卫者的责任。正是由于永州广播电视台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合理区分典型人物身上的各种矛盾,因此,在展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中,相关报道对于典型事件的声音画面表现才能到位,不至于缺位和越位。

  3、抓取典型细节

  任何职业中都存在“细节决定成败”的现象,细节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细胞”,在掌握新闻的主题思想后,在形成报道的大致架构后,细节往往成为决定这一报道是否鲜活生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细节能够增进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永州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蒋孔吉的一天》中,第一个画面是正在一边叠被子一边接受采访的蒋孔吉,他说“在工作中,我都……。”在镜头前略显羞涩的表情和不善言辞的表达,不仅没有让蒋孔吉扣分,反而加分。因为观众最反感的就是典型人物如明星演员一样入戏,一个羞涩的人也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从而为人物之后报道的真实性奠定了基础。细节能够活跃典型人物报道气氛,引发受众共鸣。在《乡村最美教师—盘晓红》的报道中,记者注意运用同期声活跃报道内容,直接引用当地群众语言,如“活菩萨,是我们一生中见过心肠最好的人!”又如盘晓红自创的校本教研课美心课深受学生喜爱,记者就直接引用学生同期声,“在美心课上,盘老师还会穿插了很多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圣贤经典,指导我们朗读、理解、背诵,并要求我们把这些经典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法宝。”

  三、挖掘基层典型人物的独特内涵

  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需要通过“走基层”来获得新闻线索和典型人物报道素材,而“在基层”的市级媒体相较于中央、省级媒体机构,与基层典型人物有着天然的“接近性”,虽然媒体之间存在层次差异,但市级媒体如果充分掌握挖掘基层典型人物独特内涵的方法,在典型报道上更具有优势。

  1、调好天线

  在基层人物报道中,市级媒体要调整好天线,积极掌握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动态。从历史上看,我国典型人物报道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建国初期,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典型人物体现的是“自力更生”精神;改革初期,关广梅等企业家典型,体现的是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李素丽等普通劳动者的岗位奉献精神受到提倡;新世纪以来,为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以“感动中国”为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群体,开始在各媒体中涌现。市级媒体机构应该积极领会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涵与实质,根据核心价值观确定典型人物报道思想主线,从而弥补与中央、省级媒体机构之间的不足与差距。

  2、深耕基层

  “在基层”的市级媒体还需要深耕基层。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采用系列连续报道形式,一旦典型人物报道启动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媒体机构需要形成规模性的典型人物报道,以有利于观众多角度了解典型、认识典型,自觉将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和典型看齐,这就需要市级媒体机构通过深耕基层,全面掌握典型人物报道素材。在深耕基层的过程中,市级媒体机构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典型人物报道事实进行把关,由于典型人物报道意义重大,容不得在真实性上出现半点差错,市级媒体机构需要通过调动多方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对事实与细节进行多方核实,在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前不可以启动典型宣传报道,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舆论影响。一般来讲,对于特别重大的典型人物报道,市级媒体机构应当提前介入,在报道之前的一两年时间内,对典型人物进行考察,一来收集掌握信息,二来判断甄别信息。

  3、提炼塑造

  典型人物报道虽有固定的模式和相应的模型可以借鉴,但是每一个典型人物都是一个独特人,既跟人物的典型环境相关,更与人物的思想境界有关。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市级媒体机构可以按照纵横经纬的方式,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脉络进行梳理提炼,即以典型人物为原点,以典型人物身上的事实为横线,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典型人物成长的事迹,标注出人物身上的典型事件;同时,以典型人物工作涉及的领域为纵线,通过描绘典型人物的社会背景,勾勒出不同的领域。比如“乡村教师”盘晓红身上,可能涉及的教育问题有留守儿童教育、乡村教育资源缺乏、乡村学校权益维护等。纵横经纬的方式能够基本理清典型人物的报道脉络,而要全面掌握典型人物报道,塑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媒体记者在报道中还应该增加对人物思想、品质的提炼,因为这是贯穿人物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内核,也是典型人物报道最为需要凸显的因素。

  4、形成联动

  市级媒体报道基层典型人物,绝不是单枪匹马可以完成,在报道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联动,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为典型人物报道提供支撑。一方面,在市级媒体机构内,要形成联动与合力,先是在某类型机构内的合力,如市级电视机构中新闻采访部门和新闻编辑部门乃至新闻决策部门,既要分工更要合作;然后是在市级媒体之间,通过市级宣传机构的协调,充分调动广播、网络乃至新媒体力量,做到全方位覆盖。另一方面,市级媒体机构要积极向省级、中央媒体单位提供报道稿件,争取上级媒体机构的支持,并能够做好典型报道二次开发的相应工作,配合上级媒体机构在更广泛层面推介典型,形成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15.

  [2]陈力丹.典型报道之我见[J].新闻学刊,1987(1):5.

编辑:曹炜阳梓

协会简介

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是全省性的广播电视行业组织,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业务主管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