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首页 > 正文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于:2018-06-04 11:31 来源: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字号:T | T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

  ◎ 鲍新文

  摘 要:在互联网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原来固有的内容采集、生产和发布流程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如何改造新闻采编流程,重新打造传统主流广电媒体的话语权、公信力和权威性,已经成了城市广电台不得不思考并解答的命题。本文拟结合长沙广电初步探索的过程和经验,对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采编流程的不适应性,新闻采编流程的发展趋势,再造新闻采编流程的路径、效果以及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等等作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采编 流程 再造 实践

  美国哈佛商学院2015年9月修订的一份教学案例这样写道:“2000年1月对于《今日美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urley来说,摆在案头最让他头疼且必须迅速决断的问题是,作为美国发行范围最广的报纸,要不要实行‘网络战略’,如果实施的话,又该要进行何种程度的机构整合才是必要之举。”时光推迟到15年后,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今很多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决策者也面临着同样的必答题:作为兼有广播、电视、报纸、“两微一端”等多种类型媒体的城市台,要不要推动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该如何实施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又怎样规避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带来的风险?

  2016年10月,长沙市广播电视台总投资达到3000万元的全媒体基础技术平台正式启用,采编流程再造工作也随即启动。本文试图从长沙广电的初步实践和探索入手,对城市广电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作初浅的剖析和探讨。

  一、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采编流程的不适应性

  在传统新闻采编流程里,采访、编辑、发布、反馈等各个环节呈“线性”分布,多年以来每个环节都形成了固有的核实、审查等必要程序,成为新闻节目播出后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有力保障。与新媒体传播具有的“4A”特性(即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相比,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采编流程“老三慢”特点就表现得相形见绌:采访慢、编辑慢、播出慢。

  时效性差。一张报纸要传达到读者手中,需要经过记者采写、领导审定、编辑制版、检查校对、领导签版、交付印刷、发行快递等十多个环节。一条电视新闻的播出环节则更多,从获取线索、记者报题、记者采访、写稿配音,到领导三审、编辑合成、直至完成正式播出,涉及的工序堪称繁琐且必须环环到位。更要命的是,报纸的印刷出版时间是固定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是线性的,一条突发消息除非直播,否则必须等到固定时间才能看到。在新媒体时代,像MH370飞机失联、美国纽约街头爆炸等突发事件通过微信微博瞬间传遍世界的情况,对于报纸和电视传统的播出渠道来说,简直无法想象。

  机动性差。理论上来说,广播、电视依靠直播可以取得和新媒体同样的时效性问题。然而,广播电视碍于相对臃肿的直播系统,过去要启动电视直播必须具备多个摄像机、多讯道直播车、光纤网络传输(或微波传输、卫星传输等)等硬件设备,卫星信号传输、光纤网络等环节必须提前准备,既耗力又耗时。进入“4G/5G时代”后,电视直播终于可以摆脱传输线缆的限制,只要在肩扛摄像机的传输模块上插入4G/5G上网卡,连接上4G/5G网络,就能一边拍摄一边把高清影像传回后方。事实上,4G/5G信号传回来后仍然免不了后期一整套编辑、签审、播出等程序,要实现新媒体“一键式”直播,还需要对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进行质的变革。

  互动性差。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发布都是以频道、栏目来划分,以此制定严格的节目播出时间表,节目播出时间以秒计,像《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必须做到分秒不差。这种单向传播形式下,受众有限的互动参与,仅仅只能通过节目播出前的采访制作,或者节目播出后的反馈等形式来实现。即便是在电视直播状态下,受众的互动参与也是极为有限的,其形式就比如央视春晚的发贺电、“超级女声”总决选的观众投票等,这种互动对于新媒体动辄“100万+”、“1000万+”的粉丝效应来说,简直完全可以不屑一顾甚至忽略不计。

  二、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的发展趋势

  何谓“融媒体”?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① 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在融媒体背景下,采编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打破惯有的以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建立新的以过程划分的组织架构,全面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类型业务单元,实行“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实现跨媒体内容共享。

  实际上,从国内外不同类别的诸多媒体现状来看,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流程架构大同小异。

  1、美国《今日美国》的采编流程改造

  《今日美国》的“网络战略”,最早开始于2000年,当时《今日美国》取得了绝对性成功,而后居安思危,在美国报纸媒体中率先启动“网络战略”。《纽约时报》等媒体至今仍在做《今日美国》15年以前做的事情。首先,他们花8000万美元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可以收发各种新闻。而后全面整合网络、电视和报纸等业务单元,实现跨媒体内容共享。新闻采集的内容汇聚到技术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利用后再通过多种渠道分销制作的内容:利用汇聚的新闻内容,电视制作团队为Gannett旗下21家地方电视台制作和提供新闻内容,以及为电视台网站和报纸在线提供视频和音频内容;网络在线把报纸提供的新闻内容重新“网络化改造”后纳为己用。

  2、英国BBC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

  英国BBC的采编流程改革是从组建“超级编辑部”开始的。2008年BBC抓住编辑大楼搬家的机会,开始整合电视、广播、网络三个核心业务元,取消了 BBC 广播新闻、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三大部门,在此基础上组建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设立“全媒体总编”职位,由以前的各媒体总编担任轮流坐班,所有记者编辑合并整合成一个大的“采访部”,在一个大厅集中办公,各频道、各部门也按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原有的频道制开始被打破。“转型后的新媒体生产团队,不同于以往条块割据、单项办公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全媒体化各技能工种集中办公的模式。当他们加在一块的时候才能组成一个团队,去创造一个符合新媒体需要的产品。”②

  3、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

  SMG电视新闻中心2014年开始筹划全媒体转型,涉及整个采编流程的改造和架构变动。他们把电视新闻中心和看看新闻网两大机构全面整合起来,搭建起统一的“全媒体融合指挥室”和“编辑部”。依托独创的一套软件系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平台兼具新闻汇聚、生成、分发等综合功能,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共享新闻资源,新闻节目生产从单纯的“为广播生产”、“为电视生产”、“为客户端生产”转变为“为多屏生产 ”,全天候24小时发稿,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媒体生成、多渠道分发。

  4、长沙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

  2016年9月,长沙广电利用新的广电中心搬家的契机,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建设全媒体基础平台。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不仅具备时下媒体融合最迫切需要的新闻海量内容汇聚、生产、分发、调度、运营等功能,还为传统媒体下一步积聚足够多的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功能再拓展的空间。以基础平台为核心,组建全媒体记者群,全面打通前端跨媒体新闻采访的障碍,为长沙广电旗下广播、电视、“智慧长沙”移动客户端、“长沙观察”微信公众号、移动电视、地铁电视、磁悬浮电视等10多家不同类型的媒体提供新闻内容,实现新闻内容和新闻资源的共享。成立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全媒体记者和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全媒体记者和各类媒体的新闻编辑核心组在一个500平米的大厅集中办公,实行新闻策划、采访调度、编辑审稿、签发播出等环节“一站式”办公,正式构建起融媒体新闻生产“中央厨房”。

  三、再造新闻采编流程的几个关键点

  从传统广电媒体的分散采编到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的集中采编,是再造新闻采编流程的重大转变。由以上几家媒体的实践可以看出,改造后的新闻采编流程具有“全面整合”、“高度共享”、“个性分发”等共同特点。

  1、全媒体记者的统一化

  整合前端新闻采访,首先必须建立一支跨媒体的“全媒体记者群”。所谓“全媒体记者”,就是“以全媒体思维和开放性视野,根据传播终端的不同定位和需求,策划采写不同的稿件,综合完成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网络、手机客户端等传播终端的发稿,对同一新闻题材进行差异化层级开发。”③

  全媒体记者,与以往“单一媒体记者”相区别开来,就是要求具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采集能力,要求熟练掌握摄像、录音、照相、写稿等多种技能,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的发送和回传。

  2、技术平台(“中央厨房”)的集成化

  要实现“一次采访、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必须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央厨房”,也就是一个兼具内容聚合、内容分发、内容管控、统一认证、统一指挥等多种功能的技术平台,各种类型的媒体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内容共享、自由分发”。

  比如长沙广电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新闻内容汇聚:通过云平台的互联网热点采集服务,可以将重点关注的门户网站最新新闻信息自动“爬取”并推送到全媒体平台中;通过传统的新闻线索来源渠道如电话、短信、邮件等,可以将最新收到的本地新闻采访线索汇聚到平台;可以自动采集和推送重点关注的微信、微博、客户端上的最新新闻;通过全IP化收录方式,可以实现视频新闻的收录汇聚;记者或者用户爆料可以通过手机PGC进行随时拍摄随时上传,真正实现新闻线索的多方面及时捕捉;台内新闻制播网的成片节目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台内成片、台外共享”,使用者可以在平台内进行素材浏览、查找和挑选,等等。

  3、节目生成的个性化

  融媒体的最大魅力,就是各类型媒体对同一内容播发的“百花齐放”。 通过长沙广电全媒体技术平台,可以无缝接入选题挑选、新闻编辑、审查监督等功能,平台不仅提供了基于广播电视的选题编辑,还提供了移动APP的简单编辑。当然,技术平台汇聚的各类新闻素材和节目资源只是提供了海量素材,怎么利用好这些“食材”做好这“一盘菜”,全靠“大厨”们的功力。比如,2016年10月30日,长沙国际马拉松比赛在贺龙体育场鸣枪开跑,全媒体记者从现场滚动发回视频、图片、文字等新闻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两微一端”滚动直播,加上粉丝的跟帖互动,迅速形成针对“长马”现象的“观点洼地”;电台启动整点播报,及时与听众互动;电视频道除了整点播报外,利用访谈、调查、聚合等多种形式制作深度专题报道,稍晚再作为重磅推出。如此,不同媒体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就形成了不同个性化的表达。

  4、分发渠道的多元化

  “多元发布”,是新闻采编流程改造成果的最终体现形式。在“媒体融合1.0时代”,建有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移动客户端(新闻APP)等新媒体矩阵已经成为各大广播电视台的“标配”,矩阵建好了,如何实现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分发是下一步的关键问题。长沙广电搭建的技术平台采用开放式架构,除了接入传统的广播电视渠道外,还接入了互联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依托技术平台,同一条新闻稿件可以瞬间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两微一端”)、移动车载(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磁悬浮等)等多种渠道的自由分发。当然,实现自由分发只是技术上的可能,真正的现实发布还离不开规范的多级审稿和签发机制作保障。只是这种审稿和签发机制,也要适应融媒体的传播特性和要求作相应改造和完善,比以往的传统播发机制更快捷、灵便和高效。

  四、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后的效果呈现

  1、时效功能显著提高,实现新闻“即时性”传播。

  “中央厨房”和新闻采编流程的构建,必然倒逼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建立“碎片化”、“立体化”的传播格局,让新闻传播“快”起来。

  首先,利用全媒体记者的内容采集优势和“中央厨房”的信息汇聚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两微一端”新媒体原创内容匮乏的难题。目前全国各大传统媒体积极建设“两微一端”的势头方兴未艾,但囿于人员队伍、技术集成、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困扰,在内容的生产上,很多“两微一端”还只是停留在把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照搬过来,或者只是简单地编辑。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全媒体记者通过“中央厨房”可以为“两微一端”提供大量的本地新闻信息,也可以直接对接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的最新消息,“两微一端”优先发布才真正成为可能。现在长沙广电“智慧长沙”每天可以从“中央厨房”直接利用全媒体记者上传的即时本地新闻二、三十条,“图片+简短文字”或者“断短视频+简短文字”的标准模式,操作简单,发布迅捷,大大弥补了“离两微一端”新闻采集上的先天不足。随着平台运用的进一步成熟,这一本地新闻传播数量还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广播和电视媒体可以围绕“中央厨房”重新强化整点新闻、半点新闻等节目布局,让新闻“快”起来。比如,长沙新闻广播一直定位于“资讯电台”,在新的节目编排里,除了品牌新闻栏目《都市早班车》、《新闻和报纸摘要》等之外,从上午9点到晚上12点设置了8档《新闻整点快报》,突发新闻即时“碎片化”插播,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2、聚合功能显著增强,实现新闻“立体式”传播。

  “中央厨房”和新闻采编流程的构建,让全媒体实现聚合式立体传播成为必然,让新闻传播的手段丰富起来。

  全媒体直播是“立体化传播”常见的表现形式。长沙广电利用新搭建的“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微信、客户端、移动电视、地铁电视等门类齐全、渠道众多的优势,以新启用的“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作为枢纽,全面打通广播、电视、报纸和“两微一端”的媒体壁垒,实现跨媒体立体传播。2016年11月份长沙广电接连组织了多次大型策划性主题直播,比如《云端看长沙》,就动用了无人机航拍、电视4G、手机视频等多种形式,从长沙5个制高点俯瞰城市发展之美, 5家传统广电媒体加上“智慧长沙”、“长沙观察”等“两微一端”联动直播。另外,全媒体直播还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立体化报道方面。2016年9月,台风“鲇鱼”袭击福建。厦门广电迅疾启动长达11个小时的“全媒体直播”,短时间内迅速凝聚起巨大的传播能量。

  在这种直播中,所有信息素材由“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中央厨房”)统一调度,实现了多类别信号传输、多类别信息生成、多类型平台发布。这种立体式全媒体直播,尤其是在“两微一端”进行的视频移动直播,具有突破性重大意义。视频移动直播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直播单向传输、互动不足的“短腿”,可以预计,专业化内容的直播将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直播的主流。

  3、互动功能显著提升,实现受众“用户化”转换。

  用户的即时互动性强不强是区别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媒体融合的“1.0时代”,长沙广电目前已经形成了微信公众号“粉丝群”60万、“智慧长沙”客户端下载量100万的“新媒体矩阵”用户规模。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后,受众(观众、听众、读者等)可以在音频、视频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互动,大大增强受众与节目生产者之间的粘合度,有利于实现把传统媒体“受众”向新媒体“用户”的转化。以全媒体大直播《云端看长沙》为例,直播前几天,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智慧长沙”客户端以及各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你心中的长沙地标”线上征集,吸引观众、听众和“粉丝”的关注度,为直播预热,“粉丝”们的跟帖意见和建议还被有选择地用到节目当中。直播当天,“智慧长沙”客户端共开通了6路线上直播窗口,不仅可以同步看到完整的电视播出,还可以任意点播被派往各地标的连线记者用手机拍到的即时画面,用户还可以发送弹幕、评论等参与互动。在电视主演播室嘉宾访谈环节,观众还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发来图片和留言与主持人互动,分享心中的长沙地标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文字。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参与观看、留言、跟帖等进行互动的用户超过2万人次。直播结束之后,“智慧长沙”还把精美的图片做成“H5”等形式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广为传播,延伸节目的“长尾效应”。线上线下、节目前后多种互动形式的运用,契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彰显出融媒体联动直播的巨大前景。

  五、再造新闻采编流程必须解决好“三个结合”

  1、前端采访与后期编辑的结合。

  在经过基于融媒体特点改造过后的新闻采编流程里,有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一个是由全媒体记者为基本构成的前端采访部,另一个是以平台新闻内容资源为依托的后期编辑部,采用一个怎样的运行机制使这两个要素部门实现有机的融合,是保证节目内容输出的关键之关键。各类媒体对新闻内容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偏重文字,有的偏重图片,有的偏重视频,有的要求短小精悍,有的要求深度和背景,有的还要求转化为网络语言,所以后期编辑团队要根据节目构想的需要,及时协调一线记者如何确定报道的重点、采集需要的素材以及报道的形式等,同时及时调用平台媒资库里的新闻资源,或者重新组织相关的人物访谈、观点归纳、事件背景等,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立体报道格局。

  美国《今日美国》报媒集团为了让网络、电视、报纸三大业务在高层融为一体,创立了一种“编辑例会”的机制。

  英国BBC创设了“全媒体总编”的职位,由过去单个业务部门的总编辑轮流担任,轮流值班,负责指挥和协调前后方各要素部门的运转。

  长沙广电则成立了“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中心主要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依托技术平台,统一组织全台各类媒体的日常新闻采集、生成和分发。建立“日例会制”,集中研究、部署采访方案。二是依托技术平台,统一组织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策划的大型直播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前文提到的主题策划类《云端看长沙》、突发事件类《直击“鲇鱼”台风》等全媒体直播。

  2、采访中心制与节目频道制的结合

  长沙广电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采用频道制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框架下,频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节目生产、管理、运营的二级法人单位,责、权、利高度统一,管理层与操作层直接沟通,可以大大激活频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频道总监作为责任主体接受台(集团)的目标考核,直接向台(集团)负责。然而,在以全媒体技术平台和全媒体记者为基本特征的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架构下,采取的是一种类似中心制的组织类型,前端新闻采访的架构是扁平化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频道制+中心制”的混合型架构,它容易带来的主要问题是,频道总监对频道的导向、收视率、运营质量等负责,然而作为关键要素的新闻内容来源却由不隶属于自己管理的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提供,这势必会形成新的责权利不统一的矛盾。二者如果结合不好,必然会对融媒体新闻采编流程的效果和方向产生质疑和坏的影响,甚至会动摇频道制的根本。

  长沙广电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办法。在设置运行机构时,更多关注的是实际运行效果。比如全媒体记者群的构建,首先追求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化整为零,分散到几个新闻采集量大的媒体重点培养,平时承担日常采集供稿,遇到重大直播时再聚合使用。这样就保证了频道制采编人员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当然,这只是实施初期的应变性办法,长此以往,如何协调好这两者的结合,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摸索。英国BBC在融合中甚至采取了更大胆的做法:取消原有的频道制,代之以部门制。国内广电尤其是城市广电,在接下来的融合过程中也需要像BBC一样因时而变。

  3、传统机制与创新机制的结合

  多年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节目生产、宣传管理、薪酬考核、用人激励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制度系统,有力地延续着宣传事业和广电产业的发展。改造后的新闻采编流程必然会倒逼老的机制产生这样那样的变革。比如,在审稿签发机制方面,虽然在导向要求上是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个标准、网上网下一个标准、原创作品与引进作品一个标准”的原则,但在具体环节设计上,新媒体的签发流程肯定会更加快捷、高效,才能体现出新媒体“快”的特色。在薪酬体系设计上,原先的稿酬体系仅仅是针对单一媒体的用稿进行设计,现在则变成了多个媒体的用稿,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刺激和提高采编人员分享内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势必在设定稿酬结构、计发办法、发放标准等方面也会发生改变。

  如何让新机制和老机制很好地结合,美国《今日美国》报业集团采取了一种“并联型”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将探索性业务单元和传统业务单元隔离开来,只是在高级管理层面上融为一体,确保新成立的业务单元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现金、人才、客户),同时又保护他们免受“按老规矩办事”造成的创新寒蝉效应。在这种“并联型”组织架构下,考核机制、用人机制等都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

  长沙广电在推进采编流程改造中,也出台了很多创新性的办法。比如在稿酬发放办法上,鼓励全媒体记者跨媒体一稿多投,按照稿件使用的数量和质量,由不同类型的媒体使用后计发稿酬。在考核内容上,对原来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负责人提出新的要求,把向“中央厨房”提高不同类型的新闻素材作为基本任务纳入考核指标。同时,把整合嫁接打通资源的能力强不强作为衡量各媒体“一把手”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鼓励和提倡跨媒体融合使用新闻资源、经营资源、技术资源、制作资源等等,原先归一个频道使用的立体演播室,变成了可以给所有媒体按需使用的公共资源。在融媒体背景下,打通各种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界整合,实现多媒体聚合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将会成为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时下各级广电传统媒体正在大力推动的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内容产品的竞争优势,强化平台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巩固并优化与受众(即用户)的信息服务能力,建立与互联网背景相适应的生机勃勃的新媒体生态。媒体融合的过程是渐进的,新闻采编流程改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可以预见的是,不管如何变,新闻主业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将不断被强化的趋势将永远不会变。城市广电构建起多种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大宣传、大传播格局,将是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

  注释:

  ① 邱琨:《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发展要求研究》,《科技展望》,2015年第24期。

  ② 杨茉莉:《BBC是如何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实现战略转型的?》,《新媒体观察》,2015年05月15日。

  ③ 赵亚光:《全媒体记者的能力要求》,《视听界》,2015年3月10日。

  (编辑:易灵巧)

编辑:曹炜阳梓

协会简介

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是全省性的广播电视行业组织,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业务主管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