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首页 > 正文

湘声响亮

发布于:2018-07-06 18:03 来源: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 字号:T | T

  ——2017年度“湖南广播电视奖”广播新闻、专题作品述评

  文/全开家

  2017年度湖南广播电视奖评选已落下帷幕。年度广播新闻、专题作品评选是全省广播新闻战线创新创优的集中检阅和大比拼。这次参评的省、市州广播新闻、专题作品共98件,评委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标准,遵循评奖规则和程序,认真全面审看审听所有参评材料,充分讨论,严格把关,按照设奖比例评出了各个类别的奖项。就2017年度的广播新闻、专题作品来看,有力度、有深度、有角度、有温度、有亮度,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一饱耳福。

  一、总体印象

  2017年国家的大事喜事特别多,有党的十九大、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重大政治事件,还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崭新蓝图。宣传报道好这些大事、要事,是广电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难得的机遇,在重大题材上可以大显身手。送评的2017年度广播新闻作品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式新颖,重点突出,能够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2017年的大事、要事,都有记录和反映,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等重点主题,各级广播媒体都进行了强有力的策划,倾注全力进行了认真而有水准的宣传。同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绿色发展、节能生态、转型升级等时代主题也作为全年宣传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对创新创业、民生改善、爱心善行持续关注。在报道形式上有传承、有突破、有创新,充分体现了“走转改”的成果和广播新闻的特点优势。

  1. 主题宣传有力度。

  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因此,作为广电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如湖南广播传媒中心交通频道选送的系列报道《十九大“特快专递”》就是从众多十九大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湖南代表团不少代表难掩激动和喜悦之情,等不及回到湖南,就纷纷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从大会会场向家中亲友和同事传递十九大 “好声音”,希望早日将大会喜讯传遍三湘四水,早日让大会精神在湖南落地生根。记者敏锐察觉到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湖南精神”,集中推出的系列报道《十九大“特快专递”》呈现了湖南代表团的代表们第一时间抓大会精神落实的紧迫感责任感,很好地展现了湖南代表团与党中央同频共振、与三湘儿女心手相牵的精神面貌。这组报道切入角度十分巧妙,表现方式新颖有创意,带入感很强,让听众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了湖南各地正在迅速掀起的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党代表的牵挂》一文,既有党的十九大代表向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传递大会精神的履职意识,也有十八洞村村民饮水思源,向党中央、习总书记反馈已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悦之情。通过这种京湘联动、落地基层的方式,将话筒对准基层代表,紧扣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发展、精准扶贫等十九大报告要点,充分彰显了我省代表及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决心与信心。还有湖南广播传媒中心音乐之声选送的系列报道《走过八一路》《从湘江到香江》等都反映了2017年的重大宣传主题。

  2. 题材挖掘有深度。

  深度报道是媒体品质的标尺。提质内容、做好新闻,就要在深度报道上形成突破。对于报道内容,只有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势,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岳阳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桃矿重生记》、株洲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选送的《拥抱新丝路》、邵阳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选送的《供给侧改革让农业活起来》都是记者深度挖掘题材所写出的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动的佳作。特别是《供给侧改革让农业活起来》一稿的采访,记者敏锐感觉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农业的长远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记者为深入采访,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蹲守在邵阳九县(市)三区的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看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焕发出无尽的活力。农民不再是单一地生产粮食,而是因地制宜,有的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有的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科技园,更有承担超级稻试验田的新时代农民。这些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自己生产出的产品,从质量到数量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超级稻田里的革命》《大山深处的绿色银行》《贫瘠山缝里开出了致富花》等系列报道,通过深度挖掘,深化了关系“三农”领域深刻变革这一重大主题。

  3. 人物报道有温度。

  人物报道在媒体宣传中占有重要份量,如何使人物报道真正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关键的是记者要用美好敏锐温暖的情感去展示事件中人物的真善美,使人物有血有肉,以情感人。如衡阳广播电视台选送的《最美保安》、湖南广播传媒中心交通频道选送的《泥石流里的生死救援》等报道,通过对凡人善举的记述,歌颂了人间真情。《最美保安》通过三篇连续报道,讲述了小区保安熊衡露在英勇救人牺牲后所发生的感人事迹,层层递进,使“大爱”和“真善美”得到了彰显。熊衡露的儿子熊峰遵循父亲的遗愿,捐赠了父亲的器官,让5位受赠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同时,在父亲的影响下,熊峰自己也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将父亲乐于助人的高尚精神传承发扬。该连续报道采用了大量感人肺腑的现场录音,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深刻诠释了“最美保安”熊衡露的大爱精神。

  4. 独具慧眼选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无论何种题材,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然而以什么样的角度和切口去报道,则表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水平和能力。如江华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小微企业进村办厂,扶贫车间“一招三赢”》、益阳市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紫薇村:二维码上的智慧乡村》都以独特视角,成就了优秀作品。《紫薇村:二维码上的智慧乡村》从扫码支付这一平常小事入手,通过记者深入村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村民的现实生活,捕捉到了一个个“智慧故事”,比如智慧停车、“二维码”导游、垃圾分类处理、农产品直播销售等。报道采录了大量的同期声,后又经过精心剪辑,并以录音专题的形式播出,将紫薇村的“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生活”一一呈现在听众面前。紫薇村以前是单靠卖苗木为生的传统村落,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升级成了“智慧乡村”。报道展示了紫薇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折射出现代农村已经开始走进智慧发展的新时代,也探索出了一种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5. 广播特色有亮度。

  广播靠声音传播,是声音的艺术。今年选送的广播新闻、专题,整体在制作上提升了听觉感,显然大多数创作者都下了大功夫,选择了恰当的切入口,获得了很好的收听效果,突出了广播特色。湖南广播传媒中心893音乐之声选送的《走过八一路》在报道中运用多种声音元素,如军队的、地方志的、当地民众的、街头巷尾市井民声,与建军节有关的当地顺口溜、歌曲等,充分发挥了广播优势。株洲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选送的《拥抱新丝路》专题中采用记者现场报道、宣传片和录音穿插等多种表现形式,录音清晰,音响典型,其对白、音效、口播完美结合,让听众如临其境,有效地激发了听众的收听热情。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从选评的题材看,有的选题主题过大,不容易具象,不够生动,从普通受众的角度思考、观察不够;有的题材不新鲜,选题过于平淡,新闻元素缺乏;题材范围则撞车现象比比皆是,有的题材省市县都报,有的题材年年都报,有的题材多个类别都报。

  二是从送评的类别看,评论和短消息数量明显是短腿,且质量不高,而这两项应该是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时段里,多做短消息,用短消息反映大事件,反映新时代的新作为,以增加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是大势所趋,应当努力加强。新闻评论一向被称为新闻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是争夺舆论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新闻评论的数量和质量,应当成为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三是从报道的形式看,创新不够。有的报道没有跳出传统报道的老套路;有的仍然没有摆脱说教定势,低估了受众的认知能力,挖掘拓展不够,失之于浅,失之于平;有的感性渲染过多,在用细节和故事表现上还有很大空间。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以把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规律,主动调整传播语态,实现新闻宣传思路、视角和手法的创新。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一级文学编辑)

  网页编辑/易灵巧

编辑:曹炜阳梓

协会简介

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是全省性的广播电视行业组织,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业务主管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