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变形计"能否唤起社会的痛感

时间:2006-9-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长沙网瘾少年魏程和青海山区少年高占喜互换生活。魏程去朵卜村给盲人爸爸当儿子,吃粗面馍馍,下地干农活;而盲人爸爸的真正儿子高占喜到长沙,在魏程家体验魏程久已厌倦的富足生活。7天过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的这一操作模式,引来毁誉参半的评论。

    应该说,这是一个让两个懵懂少年心灵受到煎熬的7天,也是让观众感动而有所感触的一组“行进中中国”的社会影像。这种“变形”和错位所展现给我们的,与其说是一个有争议的娱乐节目创意,倒不如说是我们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截面。也正因为如此,超越节目本身的“残酷”,在变形与错位中去更真实地触摸城乡差距的鸿沟,在残忍和震撼中唤起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痛感,也许更有现实意义。

    由这期《变形计》节目,笔者不禁想起了前不久郑州市的一次暑期“体验贫困”活动。28名来自郑州的孩子来到了宁陵县的一个村子,在体验的几天里,这些城市孩子们诸如“啊,这是人用的吗”、“农村人也知道吃饭前要洗手”、“一群乡巴佬”等言行,让人大跌眼镜。当记者跟城里娃说他们不该嘲笑别人时,有城里的孩子说:“谁叫他们生在农村呢?”“农村人就得过这种生活!”(《东方今报》9月6日)

    “体验贫困”无疑就是另一版本的“变形计”。其实,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种弊病与差距,毕竟可以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进行消弭。而上述“一群乡巴佬”、“谁叫他们生在农村呢”的反问,完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断裂的痛!城市孩子的反问让我们看到,农村和城市,富裕和贫困,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断裂状态。城市孩子心里那种傲慢与偏见,由此折射出来的那种断裂与失衡,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城市富家子弟魏程跪在农村爸妈跟前,泪如雨下;而高占喜走出山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眼界。相信对他们俩来说,这7天的变形,将会是人生的一场醍醐灌顶般的体验。有人说,“南柯一梦”的巨大落差对于高占喜来说是不公平的。也许这种落差的确有些残酷,但是,这个落差对于高占喜来说,是早晚都要面对和无可逃避的。除非他一辈子不走出大山。因此,积极地看,“南柯一梦”何尝不是高占喜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和一笔财富?

    社会不能没有痛感,尤其是对于现实的社会弊病,社会更应该有足够清晰的痛感。有人说,“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的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是的,如果这种“变形”和错位,真的能够让国人在满足“猎奇”心理的同时,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对于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对于这个已经断裂的社会,能够产生深深的震撼,能够唤起心底那已经快被麻木淹没的“痛感”,能让社会因此而保持足够的清醒,那么这种“变形计”,这种“真人秀”,即使有些残忍,我想也值了。 (石敬涛)